後窗視點
  □梅雪卿(南都記者)
  本周二,為期半年的“計量收費”試點落下帷幕。儘管還需時日才能得知官方的試點評估結果,但媒體走訪的結果卻顯示,試點進展參差不齊:只有黃埔區公安小區奔向了試點的“最後一公里”,開始“購買專袋”,其他四大居民試點“還在路上”。
  分析原因,良好的試點基礎是公安小區試點進展順利的主要原因。早從2012年9月開始,公安小區就在試點“按袋計量”。儘管當時沒有走向“購買專袋”,但為本輪“計量收費”打下了堅實基礎。根據物業提供的數據,該小區今年3月開始實操“購買專袋”,當月就有半數居民掏出自己的“真金白銀”購買專袋。
  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小陳介紹,噴碼專袋以及上門收垃圾是小區垃圾分類的“法寶”。在上門收垃圾的同時,對居民是否使用專袋進行登記檢查;在二次分揀時,憑藉專袋上的噴碼“追根溯源”,找到未準確分類的家庭,再上門針對性宣傳。噴碼專袋,已經成為公安小區垃圾分類的重要監督手段。
  3月份開始,公安小區居民廚餘垃圾的分類準確率達到了85%左右,這樣的成績值得高興。但小陳也坦言,試點結束之後,隨著街道補貼的取消,物業公司不得不考慮繼續分類的成本。這也凸顯了試點小區在“後試點時代”的問題,政府可以“拍拍屁股走人”,但物業公司將為政府“買單”。小陳擔心,下次再推分類時,居民會產生逆反心理。
  小陳提到的成本問題,是此次“計量收費”試點的重中之重。政府要投入多少、能收回多少“垃圾費”,如果“投入”遠超“獲得”,這樣的收費模式肯定得不償失。但遺憾的是,現在只有公安小區一家能得到“獲得”的數據,以此得出的試點數據是否能讓人信服,真讓人捏一把汗!現在,只能等待“計量收費”試點報告公佈的那一天。  (原標題:計量試點進展不一,真捏一把汗!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mkiyax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